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六十一章沈老(2 / 2)

  “好,要是我妈出了一点问题,我拆了你的医馆。”板寸头威胁了一句,退到了一边。

  而这时候,那名跟范晓东一起进来的灰袍老者也凑过来了。

  他饶有兴趣的盯着昏迷过去的患者看了几眼,而后笑着看着王小龙。

  灰袍老者不是别人,正是沈老。

  王小龙其实也大致判断出了这名患者的病情,只是并不能肯定是哪一种。

  “是单纯的寒症?可是脉象并不是这样。”王小龙眉头紧锁,不断地思考。

  而后他试了一下病人的体温,明显又回升了不少。

  寒热交替,这症状反复,显然并不是单纯的寒症。

  而沈老则是饶有兴趣的看着王小龙。

  过了一会,王小龙拿起纸笔,写了一个方子,而后让人马上去抓药。

  陆仁甲马上从许攸那里抓来药,而后去煎熬了。

  而王小龙则取出银针。

  中医,一般要内外兼治才能治标治本。

  “小友,老朽是否能看下药方?”沈老笑着说。

  看着这老头慈眉善目的,王小龙也没多想,将药方递给对方。

  而后,他开始专心的给银针消毒。

  王小龙开的药方很简单,杏仁,白蔻仁,柴胡,葛根,厚朴,槟郎,草果

  沈老看了一遍,然后沉思了一会,而后眼睛一亮。

  他行医数十年,自然一眼就判断出病人的症状。

  不错,这名病人患的的确是寒热症,不过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寒热症。

  而是寒热错杂病症,这也算是疑难杂症了。

  沈老如果要治疗,也有树种方子能治疗,不过,王小龙开的这方子,他却有些看不懂。

  因为,这几位药,性味淡,混杂煎熬,他还是第一次听说。

  难道真是个江湖骗子?

  这么开药,不会害死人么?

  沈老狐疑的看着王小龙。

  中医上任何药方都不是随便开的,都是一代代人总结的,每一味药材用多少克,与什么药材,如果熬药,都有很确切的规定。

  如果多用了,少用了,熬煮时间过长,任何一点瑕疵错误,都会影响效果。

  这还好说,如果开错药方,那就麻烦,搞不好会致命的。

  “这几位药材性淡,倒不会造成什么生命危险,但是这药方我却从来没见过。”沈老内心有些狐疑。

  他生在中医世家,祖祖辈辈都是御医,而他现在即便不是御医,可是也给十几位大佬看过病。

  他自幼饱读医书,心中记忆的药方没有一万种也有八千种。

  针对这种寒热错杂的病症,他有四五种药方可以开,但是唯独他不会开王小龙这种。

  沈老放下药方,微微有些摇头。

  而这让王小龙见到,他有些诧异,“怎么,莫非我开的药方您觉得有问题?”

  从事某一行业的人,身上都带着这种特定的职业气息。

  王小龙感觉眼前的老头,可能也是个中医,所以他才有此一问。

  沈老笑而不语,他不肯定,所以不说话。

  但是范晓东却沉不住气,他看沈老的样子,心里已经猜到,估计王小龙的开的药方难入沈老的眼睛。

  于是,范晓东丝毫不放过打击王小龙的机会,“王小龙,你开的药方糊弄我们这些外行还可以,在行家面前,还敢造次?”

  行家?

  王小龙一怔,不过却没有说话。

  “心虚了吧。”范晓东当即继续神气十足的说,“你知道沈老是谁么?”

  王小龙下意识的问,“是谁。”

  口直心快的范晓东当即说道,“沈老以前是同仁堂的首席医师,名震中外的神医。”

  “晓东,不可胡说。”沈老没想到范晓东还真把他的老底给说出来。

  虽说他的确当得起神医这个名头,可是,人要有谦虚之心,在华夏中医历史上,当得起神医的,哪一个不是医术登峰造极之辈。

  比如孙思邈,华佗,扁鹊等人,沈老医术是很厉害不错,但是他自认为和这些真正的神医想比,还是差距很大。

  “我没胡说,沈爷爷,您的医术连首长都称赞。”范晓东理直气壮的说。

  这老头看来真是行家啊。

  王小龙这会也明白了范晓东把这老头请来的目的。

  真想不到,范晓东的能量挺大啊,连这给首长治病的老中医都能请来。

  自己倒是小瞧这家伙了。

  “给首长治过病?”板寸头一听,顿时一喜。

  他不知道这个首长是指谁,但是在华夏,能被称为首长的,莫不是大人物。

  这老头能给首长治病,那医术是不用说。

  而且相比还透着稚气的王小龙,这灰袍老者颇有一番仙风鹤骨。

  如果硬要说神医,那这老头勉强气质符合。

  “老神医,麻烦您替我妈看看。”板寸头连忙对沈老说道。

  沈老却是摇头拒绝了。

  各行都有各行的规矩,这是王小龙的医馆,也是王小龙问诊的,他贸然插手,这不符合规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