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南京城破前后朝野百态(1 / 2)

南京城破前后朝野百态

以下是啃书小说网KenShu.CC收集并整理,版权归作者或出版社。

南京城破前后朝野百态。

正史载,2645年农历4月25日,清兵一日攻破扬州,史可法战死,清兵屠城十日,八十万百姓死难。

随后,清兵渡过长江,攻克镇江,兵锋直指南京,朱由崧假作抵抗状,当夜,携皇后、太子弃城西逃,沿途州府拒不开城门。

马士英遣家将开路,携子南逃杭州,不久失踪史无载。

大明弘光朝群臣在礼部尚书钱谦益领头下,献城降清。

清军兵不血刃占领南京城,改名江宁城,意为江南安宁侮辱朱元璋,洪武帝攻破元大都后,改大都为北平,意为北方平定,靖难后,朱棣迁都北平,改为北京。

东林党大部降清。

朱由崧辗转到太平府总兵黄得功部处,清兵追至,黄得功捍勇,力战不降致死,其部将田雄、马得功挟朱由崧投降清军,被俘入南京城时,朱皇帝以油扇遮面,羞于见人,并问左右同被俘的明室宗亲道:马士英呢,马士英为何不来救朕。后朱由崧被押往北京与一众明朝宗亲王室一同处死。

清豫亲王占领南京后,颁布剃发易服令,号称:留头不留发,留发不留头。

令为:

官从吏不从;

男从女不从女人可着汉服;

生从死不从生时剃发,死后入棺前可解辨;

僧道尼不从。

正是:

一纸剃发令,天下震动,汉人高呼:宁为束发鬼。不做剃发人。

有诗曰:

剃发令朝下,相顾为发悲。

三吴同时沸。义士血沾泪。

江阴八十一日护发抗清,全城举义。斩杀清兵七万五千人于江阴城下,举城战死,无一人投降。

有对联赞传:

八十日戴发效忠,表太祖十七朝人物。

六万人同心死义,存大明三百里江山。

南京城破后,为大明殉节者有:

钦天监挈壶官陈于阶慨然自缢。

刑部尚书高倬仰药身亡。

户部郎中刘成治自杀之前,索笔题壁:“钟山之气,赫赫洋洋;归于帝侧,保此冠裳。”从容赴死。

国子监生吴可箕遥望清军如流入城。自投鸡鸣山关帝庙缢死。

中书舍人陈爊及和他的举人儿子陈伯俞闭门自尽。

户部主事吴嘉胤长衣博带,衣襟飘飘,谒孝陵、登雨花台,自绝于宋杨忠襄墓松树下。

国子生王赞明亲自到相山挖掘自己的墓穴,穴成,徐徐起身,与亲友作别,说:“此地当往来之冲,吾不死于家而死于此。使过而见者有动心焉天下事未可知也”

中书龚廷祥整肃衣冠,别文庙;登武定桥,睹秦淮河而哭:“大丈夫当洁白光明,置身天壤;勿泛若水中凫。与波上下。”慷慨投水死。

甚至秦淮河百川桥下行乞的一个不知名乞儿,也悲愤于国亡,投河自杀方菱取材于此。兄,方法。明末抗清义士,史载资料不多。事迹纯杜撰。

主事黄端伯听说清军入城,端坐府门,巍然不动,清军统帅多铎派人前来劝降,黄端伯将来人赶走,提笔在自己家门书一行大字:“大明礼部仪制司主事黄端伯不降”

多铎因此大赞:“南来硬汉,仅见此人。”

黄端伯被清军处斩之日,出通济门,到了水草庵,整肃冠履,昂首引颈受刃,说:“愿毕命于此”从容就死的神态让行刑的刽子手心惊得手颤刀坠,观者千百人,皆持香哭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