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一百三十九章藏宝图(1 / 2)





  “这幅山水鸟瞰图,以山水入画,寓意佳偶天成虽不是张大千生平得意作品,但是也是难得的泼墨字画,收藏价值极高。”主持人继续说道。

  接下来就是竞拍叫价了。

  “一千一百万。”

  “一千两百万。”

  “一千三百万。”

  “一千五百万。”

  “两千万。”

  “两千零五十万。”

  当价格飙升到两千万后,疯狂叫价的态势才减缓。

  最终这幅张大千的山水图被一名富豪以两千八百万的价格拍下。

  第一件物品就拍卖出了两千多万的高价,这次拍卖会无疑也是十分成功的打了个先头炮。

  而王小龙对于这些拍卖,也只能看看。他是手里有点闲钱,可是那也不过才几百万。而张大千的这幅山水图,人家起拍价都是一千万。

  王小龙手里那点资产,连叫价的资格都没有。

  不过,王小龙对于这些名人字画,也没有什么兴趣,就算真的拍下来了,他拿回家还怕弄脏弄坏,放家里害怕贼头贼惦记呢。

  “接下来拍卖的是一颗钻石有句话说得好,钻石恒久远,一颗永流传。”

  伴随着主持人的话音落下,一名工作人员双手捧着一个精美的锦盒走上舞台,此时,数道聚光灯都聚焦于此地。

  当锦盒被打开,一颗鹅蛋大小,晶莹剔透的钻石呈现在众人面前。

  钻石是一种非常珍贵的石头。它们纯净的美令人赞叹,几世纪以来,它们的象征地位变得越来越有名,它逐渐成为每个女人都渴望拥有的东西。

  “这是一颗珍贵的玛瑙钻石,如此罕见的纯净度和完美切割,注定了这颗玛瑙钻石的价格,而他的起拍价格是一千五百万。”

  如果说名人字画就能够引起这些上流社会人士的极大关注,那么,这颗钻石就能极大引起他们的兴趣。

  尤其是在场有不少千金大小姐,名媛佳丽,她们潜在的消费能力,都不可小觑,这也是为什么,大型拍卖会上,每次都有钻石这类宝贝拍卖。

  “老公,这颗钻石好漂亮啊。”

  “赵总,帮人家买下吧。”

  面对如此一颗美丽的玛瑙钻石,在场不少美女都有些按耐不住了,纷纷动员自己的丈夫或者男友情人帮自己买。

  “两千万。”一个带着粗金项链,手里还夹着一根雪茄的胖子第一个报价。

  这名胖子坐在第五排,也算是前排。根据苏家的安排,越是坐在前排的人,身份背景来头越大,所以,这名胖子,别看其貌不扬,活脱脱一个土豪形象,可是,人家绝对不是暴发户土包子。

  两千万华夏币随口说出,也足以看出这名胖子的家底有多么殷实,富裕。

  两千万显然并不可能拿下这块鹅蛋大小的玛瑙钻石。

  “两千一百万。”马上又有另一人出价。

  最终这枚漂亮的玛瑙钻石的拍卖成交价在五千万左右,也算是非常高了。

  接下来的几样拍卖物品,也是五花八门,不过,大多还是以古玩字画,珍珠钻石等奢侈品为主。

  对于这些东西,那些上流社会的富豪一个个趋之若鹭,纷纷竞价相争,但是对于王小龙来说,这些东西也只是可以远观,对他并没有什么实际的作用,花那么大的钱买一颗钻石,买一幅画。

  别说他王小龙没这么多钱,就算是有,也不会这么浪费奢侈。

  所以,拍卖会对于王小龙来说,压根没什么兴趣,若不是不合时宜,他都想提早离场了。

  而且王小龙也发现,坐在前两排,尤其是第一排的人,对于这些玩意,压根就没报过价。

  倒不是他们这些富豪对拍卖的东西没兴趣,而是这些东西,对于顶尖富豪来说,还达不到让他们心动,他们也犯不着去争抢。

  或许张大千的十大名画,梵高的画等,亦或者是一些古代的宝物,他们会动心,至于这些并不是太珍贵的钻石和字画,他们就没必要花钱了。

  “接下来拍卖的是一份藏宝图哦。”拍卖会进行到尾声的时候,主持人忽然有些激动的说。

  藏宝图?

  王小龙骤然听到这个,也是有些惊讶。

  藏宝图这东西,王小龙也只是在电视电影上见过,现实里你要说有藏宝图,王小龙是绝对不信的。

  退一万步说,就算有藏宝图,这苏家还会拿出来拍卖么?

  自己派点人去把宝藏取了不是更好,肥水不流外人田,这种好事还会拱手让出?

  “藏宝图,苏家这是在搞什么东西?”

  “谁知道苏家葫芦里卖的什么药,我以前倒是有幸参加 过一次大不列颠岛的顶级拍卖会,倒是有藏宝图流出,不过,这玩意谁能确保藏宝图是真的?”

  不光是王小龙心中诧异,在场的上流社会人士,也很少有谁听说过藏宝图的事情,所以,大家也都是议论纷纷。

  主持人很好的把控着现场的节奏,她并没有直接制止大家讨论,反而是还默许大家讨论。

  而大多数的人都认为,苏家应该是故弄玄虚,就算有宝藏,那藏宝图也未必是真的。

  而主持人也没反驳,反而面带微笑。

  待现场的声音小了很多后,漂亮的主持人继续说道,“我要说明的是,这幅藏宝图根据专业的文物专家坚定,出品于明末清初。”

  接下来,主持人又通过大屏幕展示了一下相关凭证。

  看着一张张各种权威专家开具的鉴定书,在场的人脸上表情不一。